2014年3月20日,第一次拜访了退休后受聘于老年大学主持教务工作的刘虎祥老师。8年后我再次续访,如今他已是72岁的人了,1米60左右的身材,个子不高,但体魄健壮,精神矍烁。我们相约在武原街道的道德广场见面,相互交谈的主题仍是海盐老年人的长跑活动以及有关他爱好长跑的那些事。

长跑是他最爱好的运动项目
刘虎祥从事教育工作,西塘桥滨海中学退休。50岁时已开始跑步锻炼,至今已有20多年。起初在乡间道路上跑,每天3—5公里,慢慢适应后逐渐增加跑步量,滨海中学建成后,每天在学校的塑胶跑道上锻炼。退休后居住在县城,天天到县体育中心田径场坚持晨跑,在400米跑道上每天跑上25圈左右。疫情期间体育中心关闭,他就相约几位跑友改在县城东面海边的绿道上。近10年来日跑步量保持在10千米,一年中还拉练7—8次的半程马拉松(距离21.0975千米),每隔三五天休整一天。长跑是项受条件限制较小、简便易行的有氧运动,配上一双合适的跑鞋就可以,时间也可灵活支配。长跑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强食欲,控制体重,远离肥胖。多年来的长跑经历给他的感觉是心情愉悦,精神爽朗,又结交了许多跑友。长跑已成为他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长跑交流中收获快乐享受生活
坚持长跑使刘老师有了较强的身体素质并掌握了一定的长跑技巧。从2014年起,他先后自费报名参加杨州、苏州、杭州、宁波、桐乡等地的马拉松赛,两次参加嘉兴半程赛,多次参加中国·南北湖半程赛。2017年参加了绍兴国际马拉松全程比赛。老刘的马拉松最好成绩半程为1小时58分,全程赛为4小时29分,是我县参加官方马拉松比赛运动员中年龄最大的运动员。老刘说,进行长跑运动的初衷是锻炼身体,与国际国内长跑精英和长跑爱好者一起参赛,纯粹是重在参与、体验生活学习交流、开拓视野、增强信心以及感受积极向上的赛场氛围。每当顺利完赛,拿着组委会颁发的参赛包和完赛奖牌,那种收获快乐享受生活的味道是美滋滋的。

老年人长跑要做到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老年人的体质各不相同,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去选择参加体育运动项目。参加长跑不可操之过急,锻炼量有个逐步适应和提高的过程,要按照自己的能力来规划锻炼强度。一旦选择长跑,难在坚持更贵在坚持。冬去春来,寒暑易节慢慢养成习惯并喜欢上它,此时你才算真正成功地爱好上了一项运动。刘老师说,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长跑好处多多,但也有副作用,那就是容易受伤。所以必须科学掌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跑前先热身,跑后做好腿部拉伸,注意适当休息(一周1-2天),这样受伤是可以避免的。
刘虎祥老师于2014年加入我县长跑协会,是该协会年龄最大的首批会员。成为协会组织的成员就多了相互学习、交流、鼓励、督促的机会,增强坚持的动力和信心。
在相互交谈中,他谦虚地说,在长跑圈里自己是最不起眼的。他向我介绍了我县长跑协会的一些情况,其中有十年中参加过100多场马拉松赛的陈家良,有40小时跑完168千米越野赛的陶夏明等等。而他们同样都是七十岁左右的“老将”。
我与刘虎祥老师并不很熟,但几次会面后的热情交谈,让我们一见如故成为知己,也让我感觉到刘老师是一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最后我以刘老师的话结束这篇短文:“生命诚可贵,健康更重要,愿我们在坚持运动中提升晚年生活质量,延长自己的健康寿命,努力减轻对家庭对社会的负担。”
(特约通讯员 张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