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县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参观记
人间最美四月天,桃花细雨润绵绵。“五一”前夕,海盐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参观海盐县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海盐人大代表联络总站),让我们在重温民主实践历程中,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节日。 细雨中的实践中心庄重而亲切。门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十六个铜质大字,在雨幕中格外醒目,令人肃然起敬。展馆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海盐的生动实践”两大主题板块,以丰富的史料,生动的图像,记叙了人民代表大会70年的风雨兼程和波澜壮阔的华丽篇章;讲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在海盐生动实践的故事;珍藏了一代又一代人大代表,勇于实践,为民代言的史料,系统地展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0年的光辉历程。从1954年春天萌发的民主种子,到今天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无不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蓬勃生机。这是目前嘉兴市唯一的人民民主实践中心。

参观中,一幅幅民主生动实践的画面,时时在我眼前闪现;一句句为民代言声常常在我耳边回响,仿佛又把我拉回到了那时实践的情景里。让我思绪万干,浮想联翩。
在我人生事业的道路上,人大一直在我心中是一个无比神圣的所在,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经历了初与人大相识,常与人大相会,缘与人大相交,老与人大相伴的风雨历程,让我收获满满。自1981年以来,我先后两次当选嘉兴市第二届、第三届人大代表,六届海盐县人大代表及两届乡镇人大代表。特别是1996年至退休期间,我在基层人大连续工作二十余载,有幸见证了海盐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动实践。
一直以来,历届海盐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依法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不断强化政治担当,始终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搞好民主法治建设;始终坚持为民情怀,全力服务发展大局,围绕县委决策部署和群众的关切,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主张转化为全县人民共同的意志。在监督工作中不断创新机制,配合上级人大开展精准执法检查,为海盐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心系群众,为民代言已经成为在海盐的生动实践。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二十一世纪初,为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切实保障全县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群众的关切,在配合上级人大开展水环境保护执法检查的同时,多次组织开展水资源保护专项调研。根据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议案,常委会向政府提出了“关于加快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千亩荡水资源保护开发的专项建议。通过人大持续有力的监督推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该民生工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获得了人大代表和群众的高度认可。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工作者,我始终以勇于实践,为民代言,当好参谋,做好工作为己任,报效社会的激情得到了释放。最难忘的那是上世纪70年代,由于受太湖洪水和西部洪水的双重威胁,杭嘉湖平原经常饱受洪涝灾害困扰,对当地的生产和生命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历经数十年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杭嘉湖平原筑起了一道安全的屏障,但同时也使原处在上游的海盐变为了下游,且工程后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引发了群众的不满。为此,我作为一名嘉兴市的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调研走访,提出了解决设想的方案,在嘉兴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与朱干生、胡根良等九名代表一起,联名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解决长山湖南排工程长山河后续维护及遗留问题的提案》,并持续进行了跟踪督办,最终推动了问题的圆满解决。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当人大代表提建议时,要”上接天线”把握政策导向;办理建议时,要”下接地气”掌握实情;督办建议时,要”中聚合力”推动落实。正是通过调研、建议、督办的全链条民主实践,才能让民声民意转化为惠民实效。这生动诠释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民主真谛,彰显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显著优势。
七十年的峥嵘岁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完善和发展,既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又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上回望,海盐这座实践中心的展馆,珍藏的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宝贵经验。在参观回忆中,不知不觉进入到了尾声。临别时,雨已停歇,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铜字上,那闪耀的光芒,恰如人民民主永恒的生命力。
(机关一分会 金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