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曾带队参加县老年人体育协会举办的柔力球培训,看到柔力球在老师拿着的球拍上,时高时低,时缓时急,自如灵活的飞舞着,小小圆球好像有了灵性,如同粘在拍子上一样,无论怎么摆动都不会掉下来,感觉非常神奇,但当时由于工作忙,也没想着要去学习。

临近退休了,看到身边有朋友把柔力球当作日常锻炼的运动项目,我的好奇变成了莫名的兴奋和冲动。我心想,凭我多年来对球类运动的爱好和功底,学习柔力球应该不成问题的,而且这是一项全身性多方位的健身运动,可以使人的颈、肩、腰、腿、眼、脑等器官得到全面锻炼;并且又不受场地和气候的限制,也不需要找球伴,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于是我下定决心买了球拍和球,在县老年体协朱霞琴姐姐的引导下一起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柔力球初级班。

然而,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也暂停了老年大学的所有课程。为了不影响大家的学习,老年大学柔力球班教员仲佳红老师停课不停学,自己在家录制了视频教材,以班级微信群为平台,开展了视频在线教学,这一天是2020年6月3日。

为了检验大家网上学习成果,从6月20日开始,仲老师带领我们每周六早上7:00时,在县游泳馆停车场现场集中晨练,为我们精心讲解第一套规定套路,反复规范每一个动作,讲解每一处要领。仲老师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付出了很多。

万事开头难,初学柔力球的过程很艰难,这和我的想象大相径庭,

由于是零基础,练习中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柔力球十分讲究技巧,动作看似软弱无力、轻松自在,然要想保持不掉球,力度拿捏、发力方法均需掌握准确。刚开始几天拿起球拍,笨得象木偶剧团的小木偶,顾了东,顾不了西,向左转,掉球,向上翻,掉球,而且还改不掉打羽毛球的习惯,球落在拍上咚咚响,动作也非常僵硬。练球的小姐妹们互相打趣说怎么看都像铲勺炒菜,很是狼狈。仲老师不厌其烦地从握拍,左右摆动、体前绕环、左右小抛等基础动作手把手的教我们,告诉我们打球时身体重心应先沉后移,动作要圆滑,有节奏,用力一定要做到前程发力,由脚到腿、到腰,用腰带动手臂来完成,她还特别强调,要想学好柔力球,光有喜爱的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吃苦的精神,要有坚强的毅力,要化时间去反复的练习,基本功一定要练扎实。班长何善芸和副班长金耐云也是每场必到,非常耐心仔细地反复给我们讲解示范,并且和我们分享他们初学时的学习体会和心得,鼓励我们不要放弃,要坚持练下去。高级班的学员姐姐们也常常在那儿练球并指导我们。老师敬业负责、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学员们勤奋刻苦好学的态度,常常感动着我。每每思及于此,都让我肃然起敬!身在其中,激励着我努力地练习下去。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我终于学会了规定套路第一套,并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绕翻、摆翻等难度动作了。

虽然学习过程很艰辛,但收获良多,我除了学会规定套路一二套以外,还学会了长绸柔力球《五星红旗》和《我和我的祖国》,目前正在学柔力球第七套规定套路《柔力球之歌》和庆祝建党100周年创编的新套路《永远跟党走》。一次次的挥拍都使我对柔力球的感悟更深一分,也越来越感受到了柔力球的魅力。

 以此文再次致敬仲桂红老师、高级班的姐姐们和初级班的小伙伴们,在我学球的过程中,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勤能补拙,熟能生巧,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同时,也以此文纪念我与柔力球结缘一周年!                              

(柔力球队   吴卫洁)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