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时拜年的那些事
    岁月在日出日没中飞逝,虎年春节即将过去,元宵佳节即将来临。幼时生活在乡村,每年春节至元宵节之间,亲戚无论远近,互相走动,上门拜年吃年酒。时至今日,童年吃年酒的趣事,往往会在心底泛起。

我出生地是海宁县偏南小村落——冷水湾。此村落,有着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每年过年后,从年初二起,开始吃年酒了。这小村落承传旧俗,利用春节冬闲时日,家家户户互相往来“吃年酒”。吃年酒,大家都有约定的习俗。凡是双方确认是亲戚的,必须你来我往吃次年酒,互谈情况,互祝新年纳福。每家大都以农家菜招待。备有自腌咸肉、咸鱼、鸡鸭、鸡鸭蛋、老笋干丝,自种蔬菜……就凭这些,巧妇们能互相搭配,烧成一桌农家菜。还有自酿的农家酒、甜心糖年糕、休闲食品南瓜子、炒蚕豆,等等。

到现在,每想当时,最辛苦的是妈妈。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妈妈辛劳永记恩。过年前,不仅要操办过年,事无大小,都要尽心尽力准备着。就说最感动的一事吧。每逢过年,妈妈就要给我和小弟俩,穿身新衣服,穿双新棉鞋。用自种的棉花,纺线、织布、染色,全是妈妈和大嫂自己制成的布料,动起手来。在年前,妈妈千针万线,尽心缝制。独自在油盏头灯微弱灯光下,一夜又一夜,为我与小弟俩做好新衣新鞋。让我穿新衣、着新鞋,全身新装。幼小的我,只感到高兴,只知妈妈疼我,让我体体面面过新年。直到现在,真正悟到童年的快乐,最感恩的是妈妈,是她竭尽全力给予的。

那时没有电话、手机,不知大人们如何约定的。那天去那家,这天那家来。访亲戚,吃年酒,累的是大人,乐的是小孩。幼小的我,最高兴是随着爸妈吃年酒。每日客来客去,天天如此。去亲戚家吃年酒,往往带点状元糕、芝麻饼,既送礼又祝福。每年吃年酒时,爸妈再三叮嘱,在吃饭时,那筷子不能动碗中全鱼,方肉,只能吃碗中全鱼、方肉旁散放着的小块鱼,小块肉。后来才知晓,只吃碗内小块肉,小块鱼,留着方块肉,全鱼,这样,主人在碗内添点块肉、块鱼,继续可以接待别家客人。一般在年初二开始探亲戚吃年酒。爸妈喜欢我,往往先到外婆家去祝贺吃酒。

那年月春节前后,往往连日冬雪,天寒地冻。依稀记得我靠拾岁那一年,又是大冷天气,连大道小路结成冻冰,屋檐上悬挂着条条冰凌,寒风呼啸,冷气拂面。尽管这样,约定的拜年,一定准时不误。外婆家远在五六里,所以早早动身。爸携着我,带着礼物和一个小包包。出小村,沿西行,过石桥,步田埂。走在结冰的道路上,脚下发出“喀嚓,喀嚓”动听声音。看着大片田野上空,看着飘散的片片雪花,多有情趣啊。不一会,太阳从东方渐渐升起,红光普照大地,顿时觉得全身暖暖的。有时爸拉着我小手,有时让我前面慢走。走着,走着,转过河湾向北,外婆家到了。

外婆家,那是古村落独有样式,前后两进,东西披房,中有天井,倒也别有幽趣!一入屋内,外婆早在堂屋里,双手捧着铜火炉,坐等着我们到来。一见外婆:爹叫我先向外婆下跪行礼叫声:“外婆新年好”。外婆一把搂住我:“乖男”,急忙递给我暖暖铜火炉,让我暖暖手,抓把南瓜子让我自食。这时大舅二舅家孩子过来,几个小孩玩嬉笑起来。围在桌上互相嬉笑,玩起自创的独有节目。大家抓把南瓜子,比谁吃得快;用手抓把盐精豆,互相猜猜数字……还趁兴到屋外场地上玩起冰雪来了。

正当中午,吃年酒席开始了。客人和主人围坐一桌,这时当主妇的大舅妈和小舅妈当上掌厨,烧好七荤八素,满满一桌。外婆朝南坐,大人们左右相陪,几个小孩挤在爸妈身旁。大人们喝着自制的家酿酒,互相敬酒递菜,聊家常,谈农事,边喝边聊边笑,十分闹猛。几个小孩啃南瓜子,吃糖年糕,你瞅瞅我,我笑笑你。爸妈有时帮我夹菜,有时自择喜欢的菜吃。反正小孩们吃饱后,自行离席,溜在一起,又说又笑,大家逗乐了。一直等到大人们吃好散席,又喝会茶就告辞了。这时,爸爸从小包中拿出两双套鞋,我们分别换穿着,踏上被日光融化的原路,泥泞路滑,步步小心,慢慢地回到家中…… 吃年酒年年如此,家家相同。所不同的,根据亲戚家的远近,不同安排。住在同一村落的,往往约在同一天吃年酒的。远居在村外的却要步去亲戚家的。这里习俗,几代相传,直至变为远亲,不再往来吃年酒了,那就淡化,退出了亲戚之列了。所以,家家都特别注重互相拜年,当客人一入座,主人敬酒后,大家品酒尝菜,互相祝福,随兴聊谈,景深深,情浓浓,别有情趣,令人难忘。

人生岁月急匆匆,年年过年景不同。一路走来,真是不同年景,不同过年,不同拜年,不同感受。近几年,不论农村、城镇,大都采用时尚的饭店、或在社区会所聚餐,可说是吃年酒的演变。去年受疫情影响,不采用集中就餐,改变在适当时间补餐。今年春节期间,大家也为延续去年办法,不宜频繁往来,保证安全是最重要的。

现在,我已从儿童变为白翁,时间远去,思乡愈深。特别对童时吃年酒的种种趣事,爸妈为此忙忙碌碌的身影,难能从心中消逝……

(机关一分会李天琪)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